当前位置:首页>>女人>>女性保健

【新华社】青岛胶州湾二隧:海底施工达设计最深点

  • 女性保健
  • 2025-04-05 10:23:27
  • 519
  • 仓本裕基

天地间的事物各各不同,但又有各种联系,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。

政治改革家范仲淹从政时,便设置学官,胡瑗等人则以明经、政用设科讲学。明朝以后,朱子理学及其著作正式传到韩国,被称为韩国大儒的李退溪,便在陶山书院教授朱子学,并写出了许多有特色的著作。

【新华社】青岛胶州湾二隧:海底施工达设计最深点

二是一部分文人学士在山林之间筑起书屋,作读书休闲之用。他们的思想,也由此而扩大其影响。从二程洛学到朱子闽学,经历了四代传授过程,其间都有书院相随。东汉末年,发生党锢,有些清流受到迫害,曾发生过太学生集体请愿之事,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。立志之志也可以解释成孔子所说志于道之志,道就是内圣外王之道,从更深的意义上说,就是天人合一之道。

战国时期,孟子等人都是采取这种方式教学的,其规模则越来越大。[2] 班固: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,第2512页。为此,应当进一步分析刚柔在《十翼》中的具体含义。

八卦成列的基础是易象,重卦的基础则在于爻变,爻在其中矣便是易道周流的内在动因,《折中》引郑氏曰:卦始于三画,未有爻也。对于《易传》中子曰的判断,离不开孔子是否作过《易传》的老话题,有关此一问题,近代以来有否定、肯定和谨慎肯定三说(27),已故《易》学者苏渊雷指出: 余谓所传《十翼》,容非悉为孔子所自作,《说卦》等三篇后得(见《论衡》、《隋志》),似不可信。六爻,初、二为地,三、四为人,五、上为天。⑧高亨:《周易古经今注》,第16页。

孔颖达疏曰:九二之刚,来向下体而处下卦之中,为《讼》之主。重阴者沉,故水不吉也。

【新华社】青岛胶州湾二隧:海底施工达设计最深点

(45)李零:《郭店楚简校读记》,第136页。这里将刚柔的气质属性与教化之道联系起来,与前述孔子在《论语》和帛书《易传》中的教育思想恰相一致,显然是孔门弟子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。[地]之义,柔弱沉静不僮,亓吉[保安也。孔子在帛书《要》篇所说的刚者使知惧,柔者使知刚以及《系辞下》外内使知惧,无有师保,如临父母,与《诗》、《书》中的刚柔思想如出一辙。

如此一来,六爻的刚柔属性,通过爻题中的九或者六就可一目了然,经此转换,质的问题变成了量的问题,爻性被转变为爻数了,这是易象思维的重要特征。是故《键》……九……《川》顺从而知畏凶,义沾下就,地之道也。《随·彖》刚来而下柔,动而说,都是强调男或者君必须谦下自损,方可实现社会和谐。其中的动静、阴阳、文武以及万物之义都是在刚柔概念的基础上得以说明,上述孔子的刚柔论可以看作对于《系辞》中刚柔者立本者也的具体阐释,也表明了刚柔在《易传》思想形成时期的基础地位。

(24)朱伯崑:《易学哲学史》第1卷,第93页。依据《彖》和《小象》中的当位和不当位之说,刚爻居刚位和柔爻居柔位就是当位,否则就是不当位,这意味着六爻位被分为刚位和柔位,第一、三、五位是为刚位,二、四、六则为柔位,然后才有了所谓当不当位的问题,《彖传》和《象传》中大量关于爻位的说法为此提供了证据。

【新华社】青岛胶州湾二隧:海底施工达设计最深点

内外交相养,互相发也。当然,要证实《彖传》和《象传》出自孔子之手自然需要更多史料的证明,不必在获得充分的史料前就匆忙下结论。

将《彖》、《象》以及《系辞》传中的刚柔思想综合起来,就能发现其在易学诠释史上的重要意义。那么,接下来的问题就是,孔子何以在诠释《易经》时首先选择了刚柔这一概念? 首先,孔子在解读《易经》这部天书时,他需要寻找到一个将象数和义理打通的基本范畴。吴澄认为:二与四同是阴位,若皆以柔居之,则六二六四,同是以柔居阴,故曰‘同功,然其位则有远近之异,五者一卦之尊位,故远近皆自五言。《系辞下》又引用孔子的话说: 子曰:乾坤,其《易》之门耶?乾,阳物也。有的学者认为《易传》的刚柔思想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转化(46),根据《史记》孔子曾问礼于老子的记载,孔子思想完全可能受老子之影响。尽管一阴一阳之谓道同样堪称易道的经典表达,可是明确被说成是六爻之动,三极之道的,却是刚柔而非阴阳,这理应引起人们的注意。

在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的《周易》筮例中,筮者断卦的依据主要有两种,一是根据卦辞结合卦象断卦,说明吉凶悔吝的理由,这种情况占了绝大多数。但是,古书形成的特点完全不同今日之著作,其中开创者的思想常常与后学的思想混在一起,因此,如欧阳修那样仅仅以文字上的繁衍丛脞(31)而证明《易传》非一人所著并不困难,如何从不同风格的文字背后探寻其一贯之道和思想流变,才是更重要也更为困难的工作。

孔子一向重时,曾感叹道:山梁雌雉,时哉。(45)意思是说,所有事物都有刚柔两种不同属性,事物之刚柔不同,因之而来的方法也就各异,天下所有人的人性都是相同的,然而他们的心地却各不相同,那是教化的差异使然。

……《易》曰‘何校,刚而折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

‘鸣嗛也者,柔而□也。日月往来、寒暑往来,乃至于屈伸相感,皆为宇宙间两种相对力量互相推荡的表现形式,朱熹解释说:因言屈信往来之理,而又推以言学,亦有自然之机也。看了《论语》、《中庸》中的相关内容,我们对于孔子将刚柔思想引入《易传》就不会感到意外,它们与《易传》和帛书《易传》的刚柔思想如此一致,因为它们都是来源于孔子。④转引自徐志锐:《周易大传新注》,济南:齐鲁书社,1986年,第405页。

(31)欧阳修:《易童子问》卷三、《文忠集》卷七十八,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《彖》、《象》辞盛赞中德,有正中、中道、中行、中节等各种说法,论述得中的例子达79条,超过其他任何爻位关系,显示了对于中道思想的高度重视。

除《诗》、《书》外,礼以制中,乐以和中,二者都是为了培养性情的中和之德。汉代以后,《周易》更被置于六经之首,对于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。

(30)徐复观:《中国人性论史(先秦篇)》,第177页。六爻位中的初与四,二与五,三与上,为相应位,但是否果真相应,要看相应位上两爻的刚柔属性,刚爻和柔爻为有应,否则无应,如《艮》卦那样,三对相应位全是刚刚或者柔柔,《彖传》称为敌应,上下敌应,不相与也。

从《易传》思想本身来看,这不能算是错误,因为阴阳是比刚柔更具有概括力的概念,但是,这样的解释有可能掩盖了易学思想史上的一些重要演变线索,且无法解释为什么早出的《彖传》用刚柔而非阴阳解说《易经》象数的哲理意义。然乃所以为出而致用之本,利其施用,无适不安,信之极也。当孔子从六经中最终选取了刚柔概念来开始其易学诠释时,他或许仍以为自己是述而不作,其实,他为一场易学思想史的伟大转变揭开了序幕。[日]小野泽精一、福永光司、山井涌编著:《气的思想:中国自然观与人的观念的发展》,李庆译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7年,第109页。

另外,高亨先生认为爻题出现于晚周时期,显然与他认为《十翼》大多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判断有关,其结论似乎比李镜池更为可取。(20)黎靖德编,王星贤点校:《朱子语类》卷七十六《易十二·系辞下》,第1941页。

但是,《易传》所强调的刚柔并济且尤为重刚的思想与老子之贵柔显然不同。所乐而玩者,爻之辞也。

此明刚柔相推以生变化,而变化之极,复为刚柔。《中庸》中子路问强,孔子的回答如下:南方之强与?北方之强与?抑而强与?宽柔以教,不报无道,南方之强也,君子居之。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

推荐排行

  • 老街故事|天津五大道焕新记
  • 美参院修正能源法 太阳能投资抵减税额不延期
  • 5.3%!谁是推动中国经济稳中有进“强引擎”?
  • 泰国 替代能源大有可为